講座題目:大數據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研究
主講人:余文華教授
時間:3月19日下午2點
地址: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學院(西教一)102報告廳
余文華簡介
余文華教授是美國2COMU總裁,江蘇省高校教育大數據重點實驗室主任,具有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15年的教學和研究經驗,發表學術論文170多篇,出版英文專著6部(均以第一作者),中文專著3部(其中一部為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主持過許多美國政府、國家實驗室和工業界項目。主持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軟件產品,銷售到美國空軍研究中心、美國陸軍信息指揮中心、美國陸軍研究中心、法國宇航局、法國通訊公司、英國航空電子公司、韓國國防部、加拿大國防部、臺灣標準局、富士康美國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新加坡A-Star研究院、臺灣中山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西北大學等世界上百家政府研究機構、公司和高等院校。余文華教授在全球高性能電磁計算領域具有良好的人脈關系,組織發起全球華人電磁網,組織美國、中國、法國和科威特包括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喬治亞理工、科羅拉多礦業大學、優他大學、北京大學等11所大學和法國通訊公司等3個研究機構的26位世界知名專家聯合出版專著并通過美國著名出版社Artech House于2015年3月出版發行。
從2000年到2011年在IEEE天線和電波傳播雜志發表從時域有限差分方法、并行技術、用戶界面開發、硬件加速技術等6篇系列論文,這在IEEE天線電波雜志上是首次。于2001年首次發現了PML的不穩定性,該成果發表在IEEE電線電波會刊上,被評審為快速發表廣為傳播。余文華教授的成果被應用800多次(Google學術查詢)。
作為第一作者于2001年提出了介質體時域有限差分共形性技術,被稱為Yu-Mittra方法被廣泛引用。第一次于2005年使用4000個CPU解決電磁應用問題得到90%的并行效率。于2006年研究開發了第一個開箱即用并行電磁仿真系統。2010年第一次將PU中矢量單元作為加速技術引入到計算電磁學領域,目前已被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電磁商業軟件采用。于2013年第一次將英特爾PHI協處理器作為加速技術引入到計算電磁學領域并應邀到2014年IEEE APS年會作專題報告。于2014年第一次將大數據方法應用到計算電磁學領域并應邀到2015年IEEE APS年會作專題報告
余文華教授從1989年從事時域有限差分方法和應用優研究,在時域有限差分共形技術、高性能電磁計算,電磁場硬件加速技術以及電磁仿真系統開發方面發表學術論文170多篇,出版英文專著6部(4部由美國Artech House出版社出版,1部由英國IET出版社出版,1部由英國Wiley出版社出版),出版中文專著3部(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翻譯英文專著一部(清華大學出版社),校對英文一部(清華大學出版社).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SCI) 雜志專刊《Small Antennas: Miniaturization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2014年)客座編輯(Leading Editor)。America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 Society Journal (SCI)第十二期(專刊)客座編輯。2014 IEEE APS/URSI 國際年會專題講座:PHI Coprocessor Acceleration Techniques in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 Methods。2014 America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 Society 年會專題講座:PHI Coprocessor Acceleration Techniques in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 Methods。2015 IEEE APS/URSI 國際年會專題講座:A Novel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Method Based on Big-Data Techniques。邀請并主持2008中國傳媒大學高性能計算國際研討會。邀請并主持2013哈爾濱工程大學高等計算電磁學國際研討會。多個國內和國際雜志編委和審高人,多個國際會議大會共同主席、技術委員會成員以及高級指導委員成員,做國多次國際會議大會發言和特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