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方向:
包括但并不限于數值模擬技術的開發及應用、AI技術的實用化、自然災害風險評估、地震極端運動現象等課題。開展了從理學領域到工學領域的廣泛課題的研究:1)地震液化地基改良方法研究;2)地震風險的評估方法的研究;3)隧道及大壩的安全性分析方法的研究;4)滑坡及落石的預測及防護研究;5)泥石流的預測及防災研究;6)堰塞湖壩的形成與破壞成災機理研究;7)地質災害鏈的風險分析;8)數值模擬技術的研發及實用研究;9)地震滑坡機理分析研究;10)地震引起的極端地面運動的機理研究;11)溫室效應的風險評估及適應對策研究。
學術稱號:
教授,博士生導師。
所獲獎項及重大科研成果:
自1989年多次獲得國家地震局科學技術進步獎、日本土木學會西部地區分會技術獎等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所研發的非連續變形分析DDA(DDAWorkTool)實用軟件,被全球百余所大學、研究機構及企業所采用;首先提出高階流形元方法(Manifold Method);首次提出“基于地震蹦極效應的破壞土石運動的多重加速模型”,成果解釋了滑坡的高速遠距離運動現象。陳光齊教授提出的“多重加速模型”深入解析了大地震引發高速遠程滑坡現象;基于PLGM(Pulse-like ground motion)的地震滑坡機制,為防震減災工程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創新性首次提出了滑坡引起的地質災害鏈概念,推動了系統防災研究方法的發展。為推廣非連續體的大變形數和剛體運動值模擬技術做出巨大貢獻。發表高水平SCI論文200余篇,培養博士研究生23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