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我的人生始于齊魯大地,在這片孔子和孟子的故鄉,遵循著先賢的指引,我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取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這里的熏陶讓“篤信好學”四個字成了我畢生的信仰和追求,如同信徒心中的耶路撒冷。
學術之路是燦爛且寂寞的,但是我享受這種寂寞,享受在未知的維度里探索,虛心若渴,求知若愚,我沒有在取得碩士學位之后停下探索的腳步,而是選擇登上飛往丹麥的航班,這里曾經誕生過偉大的安徒生,我在丹麥奧爾堡大學開始了博士求學的童話故事。電力電子吸引著我,哪怕取得了博士學位后我也沒有駐足,意大利帕多瓦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對學術的熱愛就是這樣,彷佛買了一張永久的車票,登上了一趟永不靠站的火車。
京南花月無雙地,薊北繁華第一城。博士后出站后我來到了坐落于天津的河北工業大學。百年的滄桑,百年的風霜,從北洋工藝學堂到河北工業大學,學校始終秉承“勤慎公忠”的校訓,形成了“工學并舉”的辦學特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河北工業大學正以開放的姿態,優勢的資源匯聚海內外青年英才,為楚有才,于斯為盛。
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電力電子系統的狀態感知與可靠性,借助河北工業大學蓬勃發展的歷史機遇,依托河北工業大學“省部共建電工裝備可靠性與智能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一流科研平臺,我將始終堅持面向行業需求,把握領域前沿,發揮自身優勢,助力國重建設,向著“頂天立地”的科研目標不懈努力。與此同時,我將深入思考科研反哺教學,不斷提升教學水平,為創新型人才培養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個人簡介
辛振,男,丹麥奧爾堡大學博士,2018年聘為河北工業大學元光學者。2016年意大利帕多瓦大學訪學研究,2017-2018年香港中文大學任博士后研究員。河北省教育廳青年拔尖人才,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青年人才托舉工程提名人選,河北工業大學電力電子研究所副所長,IEEE PES電動汽車技術委員會動力電池技術分委會常務理事,天津市電機工程學會理事,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高級會員,中國電源學會會員,IEEE PELS會員。主持或參與了包括歐盟研究理事會重大前沿基礎研究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各類科研項目7項,主持和參與的項目總金額近2500萬人民幣。在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上發表SCI/EI論文40余篇,其中SCI期刊論文17篇,1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