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天津日報》(第06版:經濟周刊·京津冀)“津報智庫”欄目專訪河北工業大學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學院院長陳海永教授談“信創人才特區”建設探索,搶占大規模產業先機。

原文如下:
津報智庫
探索建設“信創人才特區” 搶占大模型產業化先機
本報記者 劉暢
本期嘉賓
陳海永 河北工業大學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學院院長
今年,天津市工商聯牽頭成立了信創和網絡安全產業鏈聯盟,來自三地126家行業企業參與其中,這成為京津冀建立自主可控完整信創產業鏈的重要舉措。
隨著信創產業進入“群模時代”,三地如何發揮信創底座技術優勢,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方案,共同構建開放共享的大模型應用生態,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對此,記者采訪了河北工業大學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學院院長陳海永。他認為,京津冀地區應加快探索建設“信創人才特區”,充分利用各方的數據、算法、算力和場景資源優勢,促進三地在信創人工智能領域的教育、科技、人才領域深度融合,搶占信創大模型產業化先機,推動京津冀人工智能+信創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
天津擁有麒麟軟件、飛騰等一批信創人工智能領域的頭部企業,構造了較為完整的人工智能底座,為信創大模型產業提供了基礎支撐。同時,豐富的半導體、新能源等高端制造場景資源,為產業提供了充足的數據支撐。如何利用這些優勢協同培養高素質信創人工智能人才,已經成為推動信創大模型產業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所在。
對此,陳海永建議,京津冀三地應依托現有信創產業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政府引領作用,搭建政、產、學、研、用全鏈條多層次的“信創人才特區”,通過區域間聯合建設信創產業學院、產教融合科創中心等方式,前瞻性地謀劃布局京津冀協同的國家級信創大模型產業人才高地,為信創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聚集教育科技人才資源的平臺和載體。同時,聯合京津冀信創和網絡安全產業聯盟、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信創產教聯合體以及天津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人才)聯盟等機構,深入挖掘各方在產教融合、技術研發、人才集聚、創新創業、場景應用等方面的優勢,推進本碩博人才聯合培養,有組織地推進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聯合招生培養機制,加速產業需求和高校研究生培養的交叉融合、雙贏互動,構建信創大模型產業發展與信創人才培養的良性育人機制,夯實信創大模型產業人才快速成長的根基。進一步強化高校優勢學科對區域主導產業的支撐作用,通過政府和頭部企業引領,支持濱海新區高新區和天開高教園等優勢區域引進、培育、發展一批特色鮮明、創新活力強的優秀科技團隊資源,形成產學研合作協同創新的良好生態,建立科技創新各要素各環節間廣泛、長期的合作機制,帶動信創大模型產業能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