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22日,第三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全國賽現場賽在浙江大學舉行。我校理學院汪大云副教授、建藝學院李蕊老師教學團隊分獲國家一等獎、二等獎,學校獲得優秀組織獎,創學校在該項賽事的歷史最好成績。

河北省教育廳領導與我校獲獎選手合影
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教育部直屬單位三評一競賽保留項目清單”中唯一一項高校教師教學競賽活動。本屆大賽圍繞“推動教學創新 培養一流人才”主題,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高校教師潛心教書育人,打造高校教學改革風向標。評審環節包括初賽和決賽兩部分,其中初賽為網絡評審,決賽為現場比賽。來自全國294所高校的465個教師(團隊)進入初賽。專家通過課堂教學實錄視頻、課堂教學創新成果報告等進行打分評判;172所高校的239個教師(團隊)通過初審后進入決賽,同場比拼教學創新設計匯報。
學校非常重視此次比賽,多次聽取了備賽進度匯報和培訓方案,本科生院邀請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得者、國家教學名師、國家一流課程負責人等10余位校內外專家對兩個團隊的教學創新報告等參賽材料進行了打磨;選手所在學院對兩個教學團隊的備賽提供了全方位支持。我校推薦的汪大云、李蕊所在教學團隊均進入現場決賽。通過現場角逐,分別獲得基礎課程副高組一等獎、新工科中級及以下組二等獎。

一等獎獲獎選手汪大云在頒獎現場

二等獎獲獎選手李蕊在頒獎現場

優秀組織獎頒獎現場
汪大云講授的《大學物理I》課程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從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自主學習三個維度出發,首次構造出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協作式""情景式""探究式"學習域,并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的賦能,形成了"三維多域融合"的"泛在"學習模式,在總結多個有效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形成了"OPPA"教學流程,極大提高了課堂學習的關注度和挑戰度;李蕊老師講授的《城鄉規劃設計D》課程通過靶向引領、螺旋進階、多元體驗的教學思路,推動學生規劃設計綜合應用能力和高階思維的不斷進階提升,使學生具備解決“城鄉中微觀層面復雜系統空間管控與設計”問題的能力。

基礎課程副高組-汪大云
汪大云表示:“今年的教創大賽現場決賽,雙一流和地方高校教師同場競技,互相交流,對我來說真的是一次難忘的學習經歷。而同期參與的數字賦能、新工科人才培養等大講堂等活動,也讓我認識到教學創新永無止境。我仍然需要立足時代的變化,持續改進"三維多域融合"泛在模式,夯實"OPPA" 教學流程的實踐過程。希望這次大賽取得的些許成績,能激勵我校更多教師走上教學創新之路,為夯實我校雙一流新工科建設中的本科教育基礎做出更多貢獻。”

新工科中級及以下組-李蕊
李蕊表示:“歷經10個月的準備與打磨,恰如我們創新理念中提出的“螺旋進階”一般,我們的課程在此過程中不斷進階,不斷凝煉,不斷突破。“以學生為中心”、“以目標為導向”、“教學創新落到實處”,教創賽所關注的重點使我們團隊全面而深刻的審視課程,使我們更加清晰的認知到教學創新不僅是形式與方法,而是自上而下的課程體系建設,是理念、技術與實踐的融合,更是對教育事業的持續專注與熱愛。”
此外,兩位參賽選手還由衷地表達了對王寶珠教授、劉麗冰教授、李嫄副教授為代表的專家團隊的感激之情。專家團隊從如何真正做到將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落實在教學改革中,如何聚焦教學實踐的真“問題”、如何進行課程內容的重構、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環境的創設、教學評價的改革、如何進行現場匯報等方面進行了細致梳理,幫助參賽選手將教學痛點問題、教學創新理念及過程方法進行了凝練,提升了兩位選手對教學創新的認識以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學校將以此次競賽為契機,持續聚焦教育教學創新,把握高等教育發展新階段特征,錨定高質量發展新目標、探索人才培養新路徑、掌握“四新”建設新范式,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創、以賽促研”,以創新思維賦能教育教學,促進構建教師教學共同體,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而努力。
圖文:楊占昌、李波 審核:張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