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今天,凌晨寒風凜冽,湖南長沙瀏陽門外,一名青年被反動軍閥殘忍殺害,青年被砍三刀后仍奮力高喊“大犧牲,大成功!”他就是全國最早為無產階級事業犧牲的工運領袖——黃愛。

1897年,黃愛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蘆荻山鄉小井港村(今黃愛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19年春考入直隸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河北工業大學前身)。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黃愛懷著滿腔熱血走出教室,投入到這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中。他參加過天津學生聯合會執行部的工作,并擔任周恩來主辦的《天津學生聯合會會報》的編輯,被吸收為“覺悟社”第一批社友。同年,黃愛作為天津學生代表,兩次赴京請愿,要求嚴懲鎮壓愛國運動的軍閥。

在李大釗和陳獨秀的影響和幫助下,黃愛逐漸意識到僅僅依靠學生力量太過薄弱,必須對工人進行啟蒙和組織。1920年9月,時年23歲的黃愛回到長沙,投身工人運動,與龐人銓等人一起著手創建湖南勞工會,發動工人為爭取自己的權利和自由而斗爭。
1920年11月21日湖南勞工會正式成立,黃愛被公推為大會主席,《湖南勞工會的宣言》由此誕生。湖南勞工會在湖南首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發動了上萬工人,打出了“勞工神圣”“不做工者不得食”的口號,并創辦《勞工周刊》、工人夜校、女子職業學校,以促進勞工們階級斗爭的覺悟。

組織開展工人運動的過程中,黃愛在毛澤東、何叔衡等人的影響下,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有了更深的了解。1921年冬,黃愛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他和龐人銓接受毛澤東的建議,改組湖南勞工會,制定了新的勞工會章程,自覺地將湖南勞工會置于中共湖南支部的領導下,更積極地開展工人運動。
1922年1月,將近農歷年關,湖南第一紗廠的工人們要求廠方發年終雙薪,卻被廠方無理拒絕。紗廠工人對外發出啟示,立即得到湖南勞工會響應,向軍閥趙恒惕政府提出抗議。1月16日晚,等待與廠方有關代表進行協調的黃愛、龐人銓等人被趙恒惕手下的軍警逮捕。17日凌晨,未經審訊的黃愛、龐人銓被秘密押至瀏陽門外,龐人銓慘遭殺害后,劊子手的屠刀指向了黃愛,黃愛被連砍三刀后仍拼盡全力高呼“大犧牲,大成功!”。兩人為中國工人階級的解放事業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黃愛、龐人銓的犧牲震驚湖南勞工界,并在全國迅速激起強烈反響。毛澤東在船山學社先后兩次為他們召開追悼會,親筆題詞,制作紀念章;周恩來也憤怒地寫下《生別死離》一詩;李大釗在《黃龐流血記序》的文章中寫道“黃、龐兩先生用他們的血為我們大書特書了一個新紀元!”

黃愛用他的青春和生命踐行了自己“終必為勞工運動一死”的錚錚誓言,而那句“大犧牲,大成功”穿越百年如今依舊在歲月中激蕩、回響。

河北工業大學已走過了119年的風雨歷程,在這119年的歷史長河中始終激蕩著高亢的愛國主義旋律,也涌現了千千萬萬個像黃愛一樣揮灑愛國情懷,為了祖國獨立、民族解放和國家建設甘于奉獻、不畏犧牲的河工人。
他們中有斷指血書“學生做事純本天良”的天津學生運動領袖諶志篤,有中共天津地委、共青團天津地委早期的重要領導人、陜西渭華起義領導人之一的盧紹亭,有馳騁疆場、血灑冀東的抗日英雄洪麟閣,有捐軀太行、浩氣長存的教授楊十三,有冀東西部地委書記、抗日烈士趙觀民,還有眾多堅守在祖國大江南北各行各業的河工人埋頭苦干、默默奉獻,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119年來,河北工業大學始終秉承興工報國的辦學傳統,銘記歷史重任,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堅持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河工智慧和河工力量。今天,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河工人依然毫不猶豫地戰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以崇高的愛國情懷凝聚起磅礴的奮斗力量。
這場戰“疫”,我們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