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潤華委員回應記者道:“中國人去日本買保溫杯不是因為我們生產不出來,而是過去大家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有個普通杯子就行。現在的物質豐富了,對產品的要求自然也高了。一旦我國的企業意識到大家的需求,很快就能趕上來。”
他向記者生動地解釋了什么是轉型升級,“鋼鐵廠改去養豬,這就是轉型,但不是升級,升級就是鋼鐵廠還是生產鋼板,但是是更高層次的產品,比如汽車用鋼板。還有這個升級過程中要靠自己的技術而不是買別人的技術。我說的創新型人才就是解決這樣的問題。一個真正的創新型人才,除去精通專業知識以外,還得學習專業知識以外的創新型的知識,這就是創新方法論。”
“創新是怎么來的,首先要有創意;第二步就是論證創意正確性,能否產生效益;然后把這個創意變成產品,到市場上產生效益,這就是完整的創新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僅靠自己在企業積累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要引入新知識,一個普通工程師必須學習成長為創新工程師,通過知識的引入尤其是創新知識的引入,判斷自己所在的企業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才能實現創新,中國需要培養成千上萬的創新工程師,每個企業都需要1-2個這樣的創新工程師。”檀潤華委員呼吁,很多企業家的創新意識很強,可是并不了解創新工程師的重要性,政府應該實施面向中小企業的創新工程師培育工程,幫助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與市場競爭力。

新聞鏈接:http://dzb.rmzxb.com/index.aspx?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