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第五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總決賽在北京理工大學圓滿落幕。河北工業大學的3支參賽團隊表現卓越,憑借出色的教學設計和精彩的賽場表現,獲得全國一等獎3項,創造了學校在此項國家級賽事中的最佳戰績。

苑帥民獲基礎課程正高組一等獎

王坤獲課程思政正高組一等獎

白振旭獲產教融合地方組一等獎

河北省教育廳、高等教育學會領導與參賽選手合影
據統計,河北工業大學是獲本屆大賽一等獎數量最多的三所高校之一;也是連續三次在此項國家級賽事中獲得一等獎的高校。
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是目前國內高校教學領域規格最高、參與范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賽事之一。本屆大賽全國共設立32個賽區,涉及14個學科門類,1308所高校的127064名教師參加校賽,34160名教師參加省賽,最終588門課程的2253位教師(含團隊教師)參加本次全國賽。經專家評審,88個教師(團隊)獲一等獎,205個教師(團隊)獲二等獎,295個教師(團隊)獲三等獎。

此項賽事自5月份省賽以來,學校高度重視,本科生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和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全程精心組織,先后邀請了國家教學名師、國家一流課程負責人、全國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獲得者等10余位校內外專家對參賽團隊進行每周一次的一對一、多對一的個性化指導,有針對性地幫助參賽團隊梳理教學創新設計、凝練教學創新思路、打磨教學創新成果報告、模擬創新匯報現場等。

專家團隊給參賽選手做賽前指導

專家輔導團隊與參賽選手賽后合影
苑帥民教授主講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創新旨在培養學生運用歷史辯證法多維度解構中國近現代史發展規律的能力,促其與先賢共鳴,踐行“興工報國”擔當。課程針對教學中歷史發展規律認知難、代際思想情感認同難、紅心鑄魂篤志踐行難等真實問題,秉持“講史融工”理念,形成“理-實-虛-情-踐”史工融合沉浸式教學模式。教學實踐顯示,目標達成度、學生滿意度與獲得感顯著提升,學生善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將“興工報國”志向書寫于祖國大地。教師團隊獲省級優秀教學團隊稱號,課程獲評首批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
王坤教授主講的《傳熱學》課程聚焦課程思政教學過程存在的“針對復雜傳熱規律的知識體系建構難”“應對能源技術變革的應用能力遷移難”“面對未來職業選擇的報國使命共情難”等真實問題,以“哲思賦能,使命驅動”為理念,提出了“基于多元身份建構”的創新思路。依據身份建構理論,設定了“復雜知識的探究者”“真實項目的參與者”“能源事業的見證者”等目標身份。基于身份特征分析和身份建構方法,搭建形成了以解決課程問題為導向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在該體系下,通過多域關聯的教學內容重構、多維融合的教學資源建設、身份建構驅動的思政融入方法、多元身份協同的教學模式等具體創新舉措,引導學生以多元身份深度參與學習活動,實現認知和情感的雙重驅動,最終達成“知識-能力-價值”的三維協同提升。
白振旭教授主講的《激光原理》課程針對教學中存在的“知行融合體驗難、高階實踐創新難、協同育人培養難”等問題,構建了以“多元主體協同”為核心的產教融合教學模式。課程秉承共商、共建、共創、共享、共贏”的理念,整合激光產業鏈優質資源,聯合“政、校、行、企、研”共建實驗室和實踐基地,打造了學科交叉、國際化、產業化深度融合的教學平臺。形成了穩定高效的產教融合協同機制,并通過“協同化、需求化、適應化、場景化、泛在化”育人路徑,實現了卓越人才培養與企業創新的雙向賦能。

全國一等獎獲獎教師賽后合影
賽后,三位參賽教師和指導專家回顧了備賽、參賽歷程和收獲。
苑帥民滿懷感激地說:“這些年來,我在教學競賽中經歷過成功,也遭遇過低谷,但始終渴望突破自我、實現價值。在專家團隊悉心指導下,我重新梳理教學創新思路,堅持完成高強度的磨課訓練。盡管過程曲折,時有迷茫,但我沒有放棄。最終走到了今天,心情卻更多是一種釋然。45歲,仍覺教學之路正長,愿意繼續迎接挑戰、享受講臺。在河北工大堅實平臺和團隊共同支持下,我將堅定不移地走在教學創新道路上,為河北工業大學的教學發展奉獻自己的一切。”
王坤動容地表示:“參加教創賽是一個突破自我、主動革新的過程,是一個全情投入、系統學習的過程。從校賽、到省賽、再到國賽,雖然‘痛苦煎熬’,卻收獲滿滿。最大的收獲便是對教學創新有了更深的理解,對教育教學產生了更深的熱愛。由衷感謝專家導師團的指導,感謝學校學院的大力支持。未來,我將進一步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持續推進教學創新,更好地支撐學校的一流人才培養。”
白振旭感慨道:“備賽過程是一段教學理念蛻變與能力升華的旅程,讓我對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并形成了系統化的思路與實踐路徑。未來,我將繼續深入踐行“以賽促教、以產促教、以研促教”,推動產教融合不斷走向更高層次、更具溫度,激發學生在快速變化的知識前沿中保持持久的創新活力,為光電信息產業輸送更多卓越人才。”
教創賽專家王寶珠教授有感:“大獎背后是汗水,是付出,更是覺醒與蛻變。2025的夏天是令人難忘的,煎熬的,也是充滿喜悅與快樂的,回想教創賽沖刺培訓一路走來,專家組與參賽隊伍進行一次次思想的碰撞與交鋒,經過一點一滴的課程教學創新的打磨與演練,使得這些年輕的隊伍,不斷超越自我,實現蛻變與質變,實現每一門課在不同的賽道都是獨一無二的,然而他們又都是彰顯工學并舉特色、培養新工科人才的典范。三門課程參賽均獲國賽一等獎,史無前例。為此專家組興奮不已,所有的汗水、燒腦、甚至徹夜不眠都是值得的。”
近年來,河北工業大學緊扣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方向,深入推進智慧化教學環境建設,持續升級智慧教學平臺,搭建課程思政“一庫兩平臺”和多類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突破傳統課堂的邊界,深入推進人工智能深度賦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面向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和卓越教師構建全周期教師培養體系,實施名師領航行動,聚焦AI技術與應用、課程思政建設等專題,深入開展全方位、多層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推進先進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落地課堂。目前,學校建設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6門,省級93門;獲評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8門、省級新工科項目式課程4門;上線國際MOOC平臺課程5門,出海印尼課程2門。
學校以教學創新大賽、混合式教學創新大賽、課程思政教學競賽等教學比賽為契機,組建以課程建設專家組組長王寶珠教授、教學督導委員會主任劉麗冰教授為組長的備賽研習專家團隊,構建“全員專項培訓+骨干教師深度研修+參賽選手精粹培育”三位一體培養模式。在備賽過程中,專家團隊通過文件解讀、個性化指導、團隊協作輔導、實戰演練等環節,緊扣“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教育理念,聚焦教學實踐中的“真問題”,從課程內容重構、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環境創設、教學評價改革以及現場匯報展示等多個維度精細打磨。專家們幫助參賽選手梳理教學思路,優化教學設計,將教學痛點問題、創新理念及教學方法進行深度凝練與提升,有效推動了教師的專業成長,為參賽團隊在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奠定了堅實基礎。
學校將持續聚焦教育教學創新,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創、以賽促研”,全力推進教師教學共同體建設,全面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為國家“雙一流”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文圖/楊占昌 單位審核/張小俊、耿立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