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工業大學服務“經濟強省 美麗河北”行動計劃發布會現場
“未來五年,學校將緊緊圍繞河北省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求,整合校內外資源,努力構建起信息化背景下產學研合作新模式和高校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新生態,用創新成果驅動中國式現代化河北篇章落地見效,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貢獻智慧和力量。” 2023年3月17日,河北工業大學面向社會發布了《服務“經濟強省 美麗河北”行動計劃》。一年來,學校全力以赴找準星,千方百計解真題,合作聯動謀共贏,全面推進服務“經濟強省、美麗河北”行動計劃向縱深發展。
全力以赴找準星
“要想做好服務,我們首先要找準‘誰需要服務,需要什么服務’。”河北工業大學石家莊創新研究院(下稱河創院)院長安海龍說,“我們河創院可以說是學校與石家莊市人民政府、鹿泉區人民政府精準對接的成果。” 自創辦以來,河創院緊密結合學校優勢學科方向和地方實際,明確了緊緊圍繞省會主導產業發展需求,聚焦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三大產業,優先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目標,“五位一體”的建設任務和“五步走”的發展戰略。截至目前,已有來自學校8個學院的36支創新團隊入駐河創院,其中國家級人才8人,累計走訪企業80余家,與32家駐石企業聯合提出的26個科技創新項目獲得資助,130余名學校教師、300名以上工大學子與多家高新技術企業開展聯合攻關。

河北工業大學石家莊創新研究院成立現場
繼河創院之后,學校還與唐山、滄州等地方政府共建機器人、綠色化工等8個產業技術研究院,選派科研團隊常駐,為當地企業提供產業轉型支撐;與省發改委、交投、建投等政府、企業力量有機結合,共建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究院、工業大數據產業研究院等高能級研發平臺,校企合作研發推動我省行業和龍頭企業技術革新。
“學校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區位特征和學科優勢,累計洽談、合作京津冀域內企業650余家,組織挖掘技術需求600余項。”河北工業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劉衛朋介紹說。截至目前,學校已與京津冀企業簽訂橫向合同449項,其中合同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有42項,涵蓋電子信息、智能裝備、新能源等領域,助力建筑施工機器人、第三代半導體芯片超快激光劃片機、風電制氫等技術在河北省落地轉化。
此外,學校聚焦河北省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領域的80余個產業集群,將其作為服務我省經濟的主陣地,以國家、省部級科研平臺為載體,以高水平創新團隊為依托,緊盯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問題,先后走訪全省40多個市縣、深入500多家企業開展蹲點式調研,梳理匯總企業技術需求890余項,為企業實施“一企一策”的個性化、定制化貼身服務,簽訂技術合同164項,累計合同金額7435.9萬元,助力產業和企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我們在暑期社會實踐中設立‘服務河北行動計劃’主題,調研地區實現省內11個地市100%全覆蓋。”學校團委書記趙穎穎介紹說。一年來,學校新建社會實踐基地41個,支教幫扶22所中小學,輔導學生2873名,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專利等成果近300份,30余份調研報告被當地政府、企業采納。
千方百計解真題
“真沒想到,短短三個月,河北工業大學的師生就解決了我們企業困擾已久的難題。” 在談到與河北工大開展聯合畢業設計的成果時,河北阿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世凱很是感慨。

“真題真做”畢業設計作品《無人眼鏡店AI自助服務系統》
2024年1月,河北工業大學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學院7名大四本科生,接到了來自與學校聯合開展畢業設計的阿凱科技公司的“訂單任務”——開發一套《無人眼鏡店AI自助服務系統》。該項目要求“基于人工智能的高科技技術應用,項目產品利用AI技術實現人臉關鍵點檢測和三維人臉重建技術,模擬線下眼鏡試戴體驗,使得虛擬試戴效果逼真且具有個性化,提升線上購物的便捷性和體驗感。” 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學生們克服了從大學教室到企業實驗室、從課本理論知識到企業實際項目應用造成的各類不適“綜合征”, 在校內導師張健楠、張滿囤和企業導師張世凱的指導下,掌握了從圖像識別的算法優化到虛擬現實交互體驗的具體技術,不僅完成了“便捷實用”的畢業作品,相關研究成果也申報了國家發明專利。
“自2023年以來,學校新建校外實習基地99家,新增帶薪實習崗位279個 ,新增校企聯合畢業設計課題423個。2023屆近40%學生進入企業實地開展畢業設計(論文)、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其中車輛工程專業已經實現了100%。”本科生院院長張小俊介紹說。此外,學校還舉辦“產教融合 協同育人”卓越創新人才培養系列論壇,發布首批企業揭榜掛帥項目172項。“揭榜”后,學生在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的聯合指導下,開展研學攻關,完成自己的“本科畢業設計”,為合作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做到“真題、真做、真用”。
為了更快更準地找到“真題”,學校常態化開展“走百縣 訪千企 解萬難”活動,以地方產業技術研究院和覆蓋各縣(市)的技術轉移分中心為支點,累計選派157名科技特派員、55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技特派團、2個縣域特色產業科技特派團,涵蓋綠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裝備等領域,搭建“點線面結合、校企縣聯動”的縣域特色產業科技服務平臺和服務網絡,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技術服務和支持,推進企業創新發展。樂器制造是武強縣的傳統產業,科技特派團針對全縣產業集群現有管樂器制造工藝落后亟需產業升級等現狀,提出精準制造“數據—工藝”一體化技術,實現高品質管樂器精準制造。
合作聯動謀共贏
2024年3月6日,河北工業大學與石家莊市雙向交流掛職的七名校地干部接受了崗前培訓。石家莊市科技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外國專家局局長柯旭希望各位掛職干部“搭建好校政企三方溝通的科技橋梁”,為校地協同發展積累經驗,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河北工業大學科技成果超市
2023年9月26日,河北省科技廳發布2023年第三批創新應用場景清單,河北工業大學與冀中能源峰峰集團聯合打磨的“廢棄井巷液化天然氣儲庫建設場景”成功入選。該項目面向國內天然氣儲存迫切需求,充分利用河北省冀中能源集團大量保存的廢棄井巷地下空間,改建液化天然氣儲庫實驗室,形成首個廢棄井巷LNG儲庫,提升能源調峰保供能力,解決廢棄礦井的生態污染問題,對廢棄礦井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另外,學校還與河北建工集團合作進行“建筑施工智能機器人場景”建設,雙方簽訂的“建筑施工智能機器人”600萬元技術開發合同,已聯合申報2023年河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重點創新應用場景示范項目,研發大型板材建筑安裝機器人。該成果將有效解決我省智能裝備企業存在的大型玻璃幕墻安裝場景中危、重、難以及工人短缺現狀。
2024年2月,河北工業大學“河北省‘一帶一路’先進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正式獲批,實現了學校在省部級國際合作基地的新突破。該中心依托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建設,從“中國—俄羅斯先進碳材料研究與應用聯合實驗室”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是中國與俄羅斯高校、企業長期密切合作的成果。學校與國網冀北電力公司聯合申報的“河北省柔性直流輸電裝備與技術實證重點實驗室”,與中國石油建設有限公司華北分公司聯合申報的“河北省地熱能利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也相繼獲批,為學校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為健全技術轉移‘神經’網絡,開創校地合作新局面,學校完成‘河北工業大學科技成果超市’3.0版重裝升級,已儲備科技成果2035項、專家人才376位、專利信息30139項。”河北工業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主任李紅實介紹到。學校以引育科技資源和助力實體經濟為重點,與三河、玉田等40余個縣市區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共建技術轉移分中心、科技成果超市服務網點;與秦皇島市盧龍縣、石家莊市新樂市、張家口市張北縣等9個縣級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聚焦縣域特色重點產業,組織相關學科和專家團隊深入生產一線,開展重點技術攻關,破解新技術向現實生產轉變“最后一公里”渠道不暢的問題。
學校還與雄安新區圍繞空天技術、智能裝備、智慧基礎設施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學校參與雄安新區工程建設地方標準體系起草以及高速公路建設實錄編制工作,助力雄安新區建設實現綠色化、智能化、數字化。為助力我省鄉村振興,學校與張家口張北縣等9個縣級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為赤城縣開展電商平臺操作培訓會,為承德市圍場縣提供鄉村風貌規劃設計,助力民宿項目改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學校與河北省國富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共建河北工業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以天津、石家莊兩地同步推進方式,開展縣域農業規劃和產業咨詢、種業研發、數字農業、農業高端裝備制造、農業科技技術轉化等五個重要方面的合作。

“我們推出服務‘經濟強省 美麗河北’行動計劃剛剛一年,現在還只是個開始,”校黨委書記韓旭表示,“今后,學校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求,以創新釋放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為我省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提供強力、持續、高效的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撐,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持續貢獻河北工大力量。”
校團委 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學院
河北工業大學創新研究院(石家莊)